zyc8008 发表于 2013-5-27 14:11:15

IPO撤单潮如期而至 上周21家公司知难而退

  正如上证报此前推测,进入五月最后两周,拟IPO企业的又一轮撤单高峰汹涌而至。上周(5月20日-24日)共21家企业递交终止审查申请,创下3月末以来新高。
  最新撤单的21家企业中,拟在沪市、深市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分别为3家、14家、4家。上证报记者核实发现,上述企业均为今年1月正式启动的“财务核查风暴”的核查对象,且无一例外在3月末未能递交自查报告,并申请延期至5月底。5月31日的自查大限将至,上述企业均“因故”难以出具自查报告,从暂停审核的“中止审查”状态变更为退出IPO的“终止”状态。

  “最近对欺诈上市的一系列处罚力度太大了,加上延期递交报告的企业中将有十家被抽中进行详细核查,抽中概率极大,有瑕疵的项目只好主动撤单。”一位投行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证监会5月24日公布的拟IPO企业名单,目前仍有78家企业应递交自查报告而未递交,其中不乏中邮速递、中国建材等大型央企及福建归真堂药业等市场关注度极高的企业。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上述企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民企将“凶多吉少”。
  本周新增21家撤单企业之后,今年以来的IPO撤单企业总数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撤单企业总数64家的三倍以上。多位投行人士表示,“撤单潮”本周还可能加剧。
  ----------------------
  IPO现场检查第一批近尾声 6月7日抽签第二批
  河南天丰节能中枪以来,河南证监局的压力不小,“河南企业问题较多,监管层会严格查处”
  黄兴(化名)负责的项目是第一批中第二拨接受核查小组现场检查的15个之一。5月22日,他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核查小组已经在现场工作了近两周,应该还有两三天就能结束了。”
  理财周报记者从一名接近地方证监局的人士处获悉,6月7日,监管层将从5月31日递交自查报告的企业中抽取第二批现场检查的企业。
  而截至5月24日,还有98家拟上市公司未上交自查报告。
  第一批即将收尾
  5月22日,第一批第二拨15个项目的现场检查工作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黄兴观察,他所负责的项目可能需要再过两三天才能结束检查。
  按理来说,相对于第一拨15家,第二拨15家公司准备时间较长,应对检查应该较为从容。但黄兴却否认了这一点。“时间越长,心里越忐忑,觉得要准备、要修改、要补充的东西越多。”黄兴说。
  按照监管层的要求,第二拨15家需要在5月3日提交自查底稿至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这正好是五一假期后的第二天。这一幕,让人回想起第一拨15家是在清明节假期后的第三天上交底稿,彼时,保代们在清明节加班加点的工作了三天三夜。
  历史再度重演,第二拨企业并未因为准备时间长而感到轻松,在别人利用五一假期外出旅游时,他们仍然与数十箱底稿作伴,一遍遍梳理、补充、修改。
  按照此前的进度,核查小组需要3天时间审阅底稿,其中第一天检查底稿,第二天撰写现场核查计划。“我记得应该是10号左右,核查小组来到了项目现场。”黄兴说。
  截至5月24日,第二拨现场核查已经进行近两周,逐渐进入尾声。而第二批补交自查报告的公司即将面5%以上的抽签率。此时,离申请延期“中止审查”公司上交自查报告的大限还有7天,但仍有98家公司尚未给向监管层交上那份史上最严厉的答卷。
  5月24日下午6点,华北一家券商投行项目组成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手中的一个“中止审查”的项目已经准备好了材料,正在走内核程序,大概需要一周时间,应该能赶在30号左右提交自查报告。
  而据理财周报4月12日统计,申请延期的拟上市公司有108家,据此计算,3月31日至5月24日,只有10家公司上交了自查报告。
  “估计想报的得抓紧最后几天时间考虑,报上去会不会惹出大麻烦,他们很纠结。”华南一名投行人士说。
  而华北一投行负责人则表示,第一批核查的严厉程度会给第二批公司很大的压力,集中在最后几天撤材料的项目不在少数。
  其实,4月份,华东一名投行负责人就判断:“此前中止审查的企业有一半早就决定要撤回,只不过申请”中止“缓冲一下。”
  “当时我们有4个项目申请中止审查,一个是因为保代离职,一个确实是因为客户特别复杂核查时间不够,而另外2个项目则已经不打算再报材料了,”上述华东投行负责人说,“虽然当时已经有两个项目确定要撤回,但还需要”中止审查“来争取缓冲时间,我需要亲自去跟发行人沟通,还需要向当地政府解释,毕竟企业上市与否也关系到当地政府的面子。”
  而前述华北投行负责人也在4月向记者表示,他们中止审查的项目中有一半已经不打算再继续报了。“企业希望凡是有一点希望就往前冲一冲,但监管层处罚这么严厉,我们不敢冒险,只能花时间去说服企业和政府。”他说,“另外,如果集中撤回,那么挺到最后的企业被抽中的概率很有可能超过5%。”
  河南企业或被重点关注
  “河南的企业问题较多,监管层会严格查处。”上述接近地方证监局的人士表示。
  河南天丰节能中枪以来,河南证监局的压力不小。据悉,在河南省证监局4月26日下发的有关通知中,除了谴责企业“没有能够做好现场检查配合工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之外,对中介机构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强调“拟发行人要慎选中介机构”。
  此外,理财周报记者获悉,4月中旬,河南证监局组织在河南地区比较活跃的中介机构、拟上市公司董事长、董秘召开座谈会,一方面给当地企业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也提及企业在选择中介机构(不仅是保荐机构)要注意。
  受河南天丰节能拖累,其中介机构光大证券和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也备受诟病。但接近光大证券的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此前民生证券 、南京证券被停收材料,光大证券却逃过一劫,是因为自查时银行帮助公司出示假单据,光大证券和利安达也被蒙蔽了。”
  一名参与自查的会计师认为,一方面审计上是抽样检查,不一定有问题的就能抽中;另一方面,去银行函证是某个时点的一个余额,而证监会要查的是发生额,你只能从银行得到交易的对账单,但这个对账单很草,只有交易内容的摘要和交易金额的说明,具体的交易对方、时间和性质有的银行是不给提供的。有可能经过会计处理后,银行对账单和公司账上都有同一个金额但反映的信息不一样,很难判断是否有问题。
  PE焦急
  监管层将大棒挥向中介机构,也让PE十分着急。“此前认为IPO应该6月底就会开闸,现在没那么乐观了,目前监管层对券商的核查力度也很大,平安证券、民生证券、南京证券纷纷落马,给人的总体感觉还是在控制节奏。”上海联创永钦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明说。
  王晓明表示,他所管理的基金所投的项目涉及到上述券商的,如果是尚未报材料的拟上市公司,他会协助公司跟保荐机构协商解决方案,而对于已经在会的公司,则只能先暂时持观望态度,毕竟监管层对这部分公司是否还能继续向前推进还没有说法。
  “IPO不能开闸与30年前没有恢复高考制度是一样的,非常有害。目前就有江浙和广东一带的非常好的公司放弃上市,宁愿被并购,这对资本市场很不利,”王晓明说,“而且如果IPO不开闸,新三板和交易所也很难实质性活跃起来,因为大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上市。”
  “现在我感觉头顶上的阴霾还非常重,”王晓明说,“所以我们也只能忍痛忘记IPO,寻找新的投资方式和盈利模式,比如搞并购基金和做市商基金。”(理财周报)

  “大限”将至 IPO排队企业或现集中撤单
  离IPO排队企业提交自查报告的最后期限——5月31日只剩下几天时间,而截至23日,此前未提交自查报告而申请中止审查的107家企业中,除已终止审查的外,只有8家企业提交自查报告,包括中邮速递、中国建材这样拟募资达百亿元级别的大型央企在内,大部分仍未提交自查报告。
  按证监会部署,将在6月初进行IPO财务专项检查第二批10家企业的抽查选取工作,由于提交自查报告企业家数偏少,投行人士预计第二批IPO排队企业的抽取率将很高,很可能达到100%。投行人士表示,“能提交自查报告的早就提交了,”预计接下来几天处于“中止审查”的企业会集中撤单。
  本周或现集中撤单
  按证监会要求,至3月31日仍未提交自查报告而申请中止审查的107家企业,完成自查报告报送时间最迟为5月31日。截至23日,只有8家企业提交自查报告。最新的IPO排队情况显示,截至23日,尚有78家企业处于“中止审核”状态,除中航文化提交自查报告外,其余均未提交自查报告。
  某投行人士预计,不太可能出现最后一周集中提交自查报告的现象,“能提交的早提交了,不需要等到最后一刻,3月31日未提交只是延期。”对于延期原因,该人士说:“一种可能是企业分支机构太多,查起来很慢,这种情况不多。另一种可能是材料有问题不想报,”他预计此前未提交自查报告企业中的大部分接下来将终止审查。
  另一位投行人士也认为,未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大部分会在最后一周集中撤单。“3月31日截止日期前没报核查的企业,是纠结得不能再纠结了,只是在寻找撤材料的时机。”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IPO在审企业排队表,上周共有21家排队企业终止审查,其中3家拟在主板上市、14家拟在中小板上市、4家拟在创业板上市。
  4月份以来,共有38家企业提交了终止审查申请,其中有32家是在3月31日未提交自查报告而申请中止的企业,加上至3月31日前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162家企业,自专项检查工作开展以来,目前共有200家企业终止审查。
  第二批抽查抽中率很高
  根据证监会部署,6月初将进行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第二批的抽查工作,将从在3月31日至5月31日期间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中抽取10家,而至5月23日,前述107家企业中,除部分终止审查外,只有8家企业提交自查报告。
  根据证监会部署,6月初将进行IPO财务专项检查第二批企业的抽查工作,至5月31日,既未提交自查报告,也未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证监会将启动专项复核程序,要求另聘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发行人财务资料进行复核,证监会将视复核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现场检查或提请稽查提前介入。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表示:“第二批抽查数量为10家。哪怕最后报上来的只有10家企业,我们也要抽满这10家!”有投行人士预计,第二批抽查的抽中率很可能达到100%。
  值得注意的是,拟募资达百亿元级别的央企中邮速递及中国建材目前仍未提交自查报告,且处于“中止审查”状态,大连银行 、永煤集团等市场关注度高的企业也尚未提交自查报告。(中国证券报)

  IPO重启究竟看谁的脸色

  进入2013年之后,IPO重启就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今市场对IPO重启时间的猜测主要锁定在6月份。而这样的猜测显然与IPO专项财务检查的安排有关。
  根据证监会 1月8日召开的“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安排,这次IPO专项财务检查的时间为5个月。其中,1月至3月为自查阶段;4月至5月为复核阶段。而目前IPO财务检查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于是,在一些人看来,尤其是在那些急等IPO 开闸的利益中人看来,IPO专项财务检查结束了,IPO也就该重启了。
  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一个明显的事情是在1月到3月的自查阶段,共计有168家公司由于业绩下降等各方面的原因而自动撤单。虽然这个数字与市场当初的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有168家公司终止审查,这应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可以肯定,在这168家终止审查的公司中,并不乏业绩造假的公司。将这168家公司拒之于IPO的大门之外,不仅减轻了IPO“堰塞湖”的压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新股上市的质量,至少有一批股票上市后存在业绩变脸可能的公司暂时不会出现在IPO公司当中了。所以,对于证监会这次安排的IPO专项财务检查的积极意义,投资者应该予以肯定,证监会这次IPO专项财务检查的安排用心良苦。
  但尽管如此,IPO重启并不能看IPO专项财务检查的脸色行事。IPO专项财务检查并不是IPO重启的决定因素。IPO之所以出现暂停,是因为IPO制度出现了问题,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新公司包装上市、上市后业绩变脸的问题。虽然说IPO专项财务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新股上市后的业绩变脸,但IPO专项财务检查终究不能代替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并不能解决新股发行制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IPO专项财务检查甚至就连IPO公司的造假问题都不能杜绝。可以断言,在目前仍在排队的IPO公司中,仍有不少公司是存在业绩造假等方面问题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IPO专项财务检查结束了就重启IPO,这样的IPO重启仍然是一种带病作业,每家IPO公司的上市都会给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问题,这样的IPO重启是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的。
  不过,基于股市的融资功能,尤其是中国股市原本就是为融资服务的,因此,IPO重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IPO重启该看谁的脸色?毫无疑问,IPO重启应看发行制度改革的脸色,IPO重启应由发行制度改革的进程来确实,先进行IPO改革,后重启IPO。在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再重启IPO,尽可能减少重启IPO带给A股市场的新问题。
  实际上,这也是符合监管层意图的。早在今年2月28日证监会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介绍了下一步发行体制改革的五条思路。这其中的第二条思路就是“深入开展对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工作,督促中介机构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并将抽查中的有关要求细化落实到规范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行为中去”。可见,在证监会的安排里,IPO专项财务检查是发行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证监会还要就发行制度问题作出其他的改革。如修订完善相关规则制度,改进发行条件,细化信息披露要求,逐步淡化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完善新股定价约束机制,推动市场相关各方归位尽责,强化对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强发行监管透明度建设;坚决打击粉饰业绩、包装上市、虚假披露、合谋造假等弄虚作假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
  或许4月25日有关媒体曝光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今年4月9日在出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专项检查培训会会议上的讲话,更能体现出管理层的意图。在这次培训会上,姚刚明确表示,IPO重新启动,不按老办法,要改革,市场化的改革,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可见,管理层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当然,由于受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牵制,目前对发行制度的改革显然还难以触及到更多的实质性问题。但改革总比不改革要好,能解决一个问题总比不能解决问题要好。因此,对于管理层改革的愿望投资者总是积极支持的。当然,投资者更盼望着《证券法》的修改能够早日提上议事日程。据报道,证监会系统最近成立了《证券法》修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为下一步配合立法机关做好《证券法》修订准备工作。为此,证监会还初步形成了修改完善证券法的十方面思路建议。对于发行制度改革来说,这应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只有通过修法,中国股市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也只有如此,A股市场的IPO制度才能告别圈钱制度,IPO重启才值得期待。而在此之前,IPO重启始终都会打下圈钱的烙印。(金融投资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IPO撤单潮如期而至 上周21家公司知难而退